转自公众号:中国疾控中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U2MzIwMg==&mid=2650744637&idx=1&sn=ff28ff703e50ea4499493b8062315129
当你在夏日的清晨被挥之不去的“嗡嗡”声打扰了美梦,当你在黄昏的树荫下因为不断增加的瘙痒草草收场了聊天,在倍感烦恼的同时,你大概也会对这些摆脱不掉的蚊子产生好奇。本篇文章将带你走入一种较常见的蚊子——白纹伊蚊的世界。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双翅目蚊科伊蚊属昆虫,俗称“花蚊子”,又称“亚洲虎蚊”,起源于东南亚,现已扩散分布到全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白纹伊蚊体态中等,黑白或黑银相间的斑纹是它的经典特征。在我国,白纹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白纹伊蚊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期。卵、幼虫和蛹都在水中生长发育,成虫离开水生活,也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蚊子。
白纹伊蚊雄蚊不吸血,通常靠吸食植物的汁液及花蜜维持营养。白纹伊蚊雌蚊主要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以获取产卵必须的营养,一个生殖营养周期内可多次吸血,以保证卵巢发育。白纹伊蚊雌蚊在室内和户外全天都会叮咬吸血。活动高峰通常出现在早晨日出前1-2小时和傍晚日落前2-3小时,日落前叮咬吸血的活动比日出前更为频繁。
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产卵,光照和气温对产卵都有影响。有研究发现,6-9月是白纹伊蚊产卵的高峰期,温度在25-30 度之间,繁殖能力最强,产卵最多。白纹伊蚊雌蚊吸血后会寻找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栖息。
PART.03
“亚洲虎蚊”并非浪得虚名,雌性白纹伊蚊性格非常凶猛,叮咬后皮肤奇痒,叮咬处会出现红肿、皮炎,抓破后比较容易溃疡感染。日常叮咬倒算是比较轻的骚扰,更严重的是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高热:突发高烧(40℃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在我国,“登革热”主要由“患者→白纹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白纹伊蚊叮咬后,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繁殖一段时间后,通过叮咬传播给其他人。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登革热病毒,请及时就医,积极诊断和治疗。同时,应按医生的建议隔离,以避免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当然也不用过于惊慌,经及时、规范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的案例,不可掉以轻心。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尽量避免被白纹伊蚊叮咬。在外出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在风险较高的地区可以适量使用驱蚊剂防护。保持室内清洁卫生也有助于减少蚊虫孳生。
1.改造孳生环境,做好物理隔离
户外通过平洼填坑,疏通下水道、污水池以及污水井加盖,及时清理废弃轮胎里的积水,倒扣置放废弃的缸罐等措施,改造白纹伊蚊的孳生环境,减少人和白纹伊蚊的接触机会。去户外蚊虫多的地方,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加以防护。
室内平日勤倒垃圾,尽量保持卫生整洁,同时经常清理积水的盘子、 花盆托盘,各种存水容器加盖,防止蚊子产卵。每周检查卫生间地漏和厨房下水口,清除积水,雨后及时检查居住环境周边有无积水。为活动区域安装纱门、纱窗以及使用蚊帐可以安全有效防止大部分室外白纹伊蚊的入侵叮咬。对已进入室内的白纹伊蚊,可使用电蚊拍等工具有效杀灭或驱赶。
2.科学使用驱蚊产品,防范潜在风险
室内通常采用蚊香液、电热蚊香片、气雾剂等产品驱蚊。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化学驱蚊剂。驱蚊时,一定要注意使用环境及安全,尽量避开可燃物,人不在时,应及时拔掉电源插头。家长应该格外重视化学杀虫剂对婴幼儿健康潜在的危害,尤其是误食带来的严重风险,万一有误食情况发生时,及时就医。
3.借助食物链,以鱼制蚊
利用自然食物链来控制白纹伊蚊,比如在水沟、水池、河溪放养柳条鱼、观赏鱼等,在稻田内放养鲤鱼、罗非鱼等措施,可以把白纹伊蚊扼杀于成蚊之前。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将及时删除。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 王颖、张璟、贾孝凯、危芙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