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春季4-6月份和秋季9-10月份,日常生活或户外活动中,我们经常在树林、竹林、绿化带等植被茂盛的地方被一种“小黑虫”叮咬,这种“小黑虫”类似于“花腿蚊子”,但又不属于蚊类,今天我们就近距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教会大家如何做好防护。
这种小黑虫叫做“库蠓”,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地。我国32个省级行政区都有库蠓存在。分布在云南省的库蠓种类最多,为103种。
库蠓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媒介昆虫,其体型微小(通常1-3毫米),体色以黑色或深褐色为主,俗称“墨蚊”、“小咬”等。不但吸食人畜等动物血液,引起皮炎和皮肤过敏性症状,而且还是流行性乙型脑炎、蓝舌病毒、赤羽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奥柔普西病毒、土拉弗氏杆菌等70余种病毒、近50种寄生虫等人畜病原体的携带和传播媒介。
库蠓的防治需基于其生活史和生态习性特点,采取环境治理、物理防护、化学杀虫剂和微生物杀虫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以有效降低其种群密度和传播风险。
库蠓的生活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生命周期与温度密切相关,夏季约需一个月完成一代,通常一年可繁殖2-4代。
(一)栖息环境:库蠓的幼虫主要孳生于湿润富含有机物的土壤环境中。
(二)吸血习性:库蠓具有刺吸式口器,能够以植物汁液、花蜜为食,多数库蠓属于非自育性蠓,需要吸食宿主血液才能促进自身卵巢发育,其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同步进行,具有生殖营养协调现象。
库蠓的吸血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规律。当温度、光照适合且无风时,成虫即成群飞出。库蠓在温带地区主要集中在5-8月活动,其中7-8月为高峰期;而在热带地区,库蠓可全年活动。吸血高峰期通常出现在日出和日落时各有一个高峰,其中晚间高峰更为明显。
针对库蠓的个人防护需结合其体型小、飞行低的特点,采取多层次的防护策略:
(一)物理防护:由于库蠓体型微小,有效的物理防护需使用孔径≤0.6mm的密闭纱窗(通常为100目以上),特别是在一楼或低层建筑中,以确保有效阻隔。外出时应穿浅色长袖长裤,避免皮肤暴露。
(二)化学驱避:化学驱避剂是防止库蠓叮咬的重要手段。目前研究证实有效的驱避剂包括:
避蚊胺
驱蚊酯
派卡瑞丁
库蠓的消杀需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包括环境治理、化学杀虫剂和微生物杀虫剂的应用。
环境治理是控制库蠓种群的基础,主要包括:
1. 清除孳生地:库蠓幼虫需要湿润环境才能生存,因此应填平低洼积水区,疏通排水系统,确保无积水滞留超过48小时。对于无法清除的水体,如污水池或稻田,可定期投放杀虫剂。
2. 翻耕土壤:对潮湿土壤进行翻耕(深度≥15cm),减少泥土表面水分,破坏幼虫栖息环境,减少其存活率。
3. 清除有机质堆:及时清理腐败落叶、畜禽粪便等有机质堆,减少幼虫食物来源。例如,对牛粪堆进行封闭处理或定期翻动,可有效抑制库蠓幼虫的发育。
4. 定期修剪生长茂密的植物:令泥土表面暴露于阳光和空气中。
化学杀虫剂是快速控制库蠓成虫的有效手段,但需注意抗药性问题:
1. 化学杀虫剂:
(1)拟除虫菊酯类: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具有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的特点。
(2)有机磷类:如马拉硫磷、敌敌畏等,对库蠓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且环境残留时间较短,需频繁施用。
2. 使用方法
(1)施洒粉剂或颗粒剂:主要用于吸血蠓的孳生地处理。
(2)超低容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Ultra-low-volume, ULV)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杀灭吸血蠓的空间喷洒(space sprays)措施,可用于虫媒病流行时的紧急处理,迅速降低吸血蠓密度。
(3)滞留喷洒(residual sprays):是使用有滞效的杀虫剂喷洒于吸血蠓接触物的表面,使它们在栖息时接触杀虫剂而中毒死亡,常用于喷洒墙面。滞留喷洒具有持效期长的特点,通常使用的杀虫剂有溴氰菊酯、噁虫威、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和甲基嘧啶磷等。
微生物杀虫剂是环境友好的替代选择,主要包括: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ti)
2. 昆虫病原真菌
生物防治是可持续的库蠓控制方法,主要包括:
1. 天敌引入:在水体周边释放巨蚊幼虫或鱼类(如青鳉鱼、食蚊鱼),捕食库蠓幼虫,降低种群密度。
2. 生物降解材料:使用硅藻土悬浊液(浓度5%)喷洒庭院,形成干燥防护层,破坏库蠓幼虫的栖息环境。
专业的事,请交给专业的人!
登陆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官网www.cpca.cn查询离您最近的专业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为您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
控制有害生物,打造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