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死角不除,虫害隐患难消
随着秋季气温逐渐转凉,许多有害生物开始寻找越冬场所,食品工厂面临虫害入侵的高风险期。最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25)更是新增了对有害生物控制的要求。本文将深入分析10-12月食品工厂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及防控措施。
10月:越冬害虫入侵高峰期
本月特点:气温显著下降,害虫大量寻求越冬场所,飞虫类活动仍较活跃。
主要风险:
· 鼠类:褐家鼠、黄胸鼠等为准备越冬,加大觅食活动,更易侵入室内。
· 飞虫:苍蝇、蛾类等仍在活动,同时为越冬做准备。
· 爬虫:蟑螂、蚂蚁等向温暖场所聚集。
重点防控区域:生产车间入口、原材料仓库、排水系统、垃圾处理区。
防控措施:
1. 加强门户管理:所有对外门窗必须紧闭或安装≤40目的纱窗。风幕机应确保正常运行(风速≥7.62米/秒)。
2. 完善防鼠设施:沿墙边设置粘鼠板、机械式捕鼠器,间隔不超过8米。车间排水沟应安装防鼠网。
3. 深度清洁:及时清除地面积水和垃圾,断绝虫害食物来源。垃圾必须使用带盖的密闭垃圾桶,日产日清。
4. 结构封堵:封堵墙壁、地面、管道孔洞的缝隙,防止害虫侵入和栖息。
11月:虫害向室内聚集期
本月特点:室外温度进一步下降,虫害全面向室内迁移。
主要风险:
· 仓储害虫:赤拟谷盗等仓储害虫在恒温的仓库内仍可活跃繁殖。研究表明,赤拟谷盗侵染会导致面粉中苯醌含量超标,影响产品品质。
· 爬虫类:蟑螂、蚂蚁在室内温暖处聚集。
· 鼠类:室内鼠害活动加剧。
重点防控区域:食品仓库、生产车间温暖区域、更衣室、配电室。
防控措施:
1. 仓储管理:物料堆放应离墙、离地,保持良好通风。定期检查库存原料,发现感染立即隔离。
2. 监控加强:增加粘鼠板、蟑螂屋的检查频率,每周至少一次。对捕获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异常立即升级措施。
3. 温度控制:在可能的情况下降低仓库温度,减缓虫害繁殖速度。
4. 物理防治:在车间入口、通道口等关键位置安装诱捕式电子灭蝇灯(禁止安装在食品暴露区域的正上方)。
12月:隐蔽隐患潜伏期
本月特点:虫害活动转为隐蔽,容易忽视但风险仍在。
主要风险:
· 隐蔽害虫:虫害隐藏于设备内部、管道缝隙等不易察觉处。
· 虫卵越冬:许多害虫以卵或幼虫形态潜伏,待来年春天孵化。
· 设施漏洞:长时间关闭的车间,可能忽视结构完整性维护。
重点防控区域:设备内部、管道缝隙、长时间不移动的货物或设备后方、天花板缝隙。
防控措施:
1. 深度检查:对长时间不移动的设备和货物进行彻底检查,防止老鼠和蟑螂藏匿。
2. 结构维护:利用生产间隙进行厂房维护,封堵所有可能漏洞。
3. 年度总结:分析全年虫害数据,制定下一年度防控计划。
建立系统的虫害防控体系
食品工厂应成立由生产部、品控部、行政部等部门人员组成的虫害管控小组,制定系统的防控方案。
日常监控频率:
· 日常检查:各区域负责人每日目视检查。
· 周检:每周对全厂重点区域进行系统性检查。
· 月度检查:每月与外部服务商进行全面联合检查评估。
记录要求:所有虫害控制活动均须留下书面或电子记录,保存至少两年。记录应包括虫害控制设施布局图、检查记录表、趋势分析报告等。
常见问题与对策
根据飞行检查通报,食品工厂在虫害防控中常见问题包括:
1. 虫害活动迹象明显:如在加工车间发现昆虫活动,成品库有鼠类痕迹等。
2. 防虫设施不足或损坏:如未设置防鼠防蝇装置、排水口未安装水封式地漏、纱窗破损等。
3. 卫生清洁不到位:如卫生死角、蜘蛛网、积灰发霉等。
4. 记录缺失:未能提供防虫害检查记录和定期检查记录。
针对以上问题,食品工厂应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原则,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将虫害管控纳入绩效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结论:10-12月是食品工厂虫害防控的关键期,只有根据每月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系统防控体系,才能有效降低风险,保障食品安全。随着新版GB 14881标准的实施,对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更为严格,食品生产企业应尽早适应新规要求,全面提升虫害防控水平。
鸣谢来源:嘉瑞PMP公众号
专业的事,请交给专业的人!
登陆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官网www.cpca.cn查询离您最近的专业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为您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
控制有害生物,打造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