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外号“会飞的硫酸”隐翅虫进入活跃期,快看它的特点、危害及防制方法
最新动态
外号“会飞的硫酸”隐翅虫进入活跃期,快看它的特点、危害及防制方法
2025-09-2213

隐翅虫的特点、危害及防制方法
了解隐翅虫,做好防制

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青腰虫”,是自然界中一类常见的昆虫。它们本身不咬人,但其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是夏季皮肤科常见的“隐翅虫皮炎”的元凶。


·

一、隐翅虫的特点



图片


1. 外形特征:

体型: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形如大蚂蚁。

颜色:身体由黑、橙(或红、黄)两色组成,头部、胸部末端及尾部为黑色,前胸和腹部大部分为橙红色或黄褐色,因此有“青腰虫”的俗称。

翅膀:最典型的特征是鞘翅极短,仅能覆盖腹部前1/3,大部分腹节裸露在外。后翅膜质,通常折叠收于短鞘翅之下,善于飞行。

2.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喜潮湿环境,常见于农田、森林、公园、草地、水边等。具有趋光性,夜晚会被室内的灯光(尤其是日光灯)吸引,从门窗缝隙飞入屋内。

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向光性(夜趋光性)和向高性(喜欢往高处飞),多在夜间活动。

食性:大部分种类为益虫,以农业害虫(如蚜虫、飞虱、螨虫等)为食,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

二、隐翅虫的危害


隐翅虫本身不咬人,也不蜇人。其危害完全来自于其体内携带的强酸性毒液(pH 1-2)。

1. 致病原理:

当隐翅虫落到人体皮肤上,被人无意间拍打、压碎或捏碎时,其虫体内的毒液会瞬间大量释放,沾染皮肤。

毒液中的“隐翅虫素”会引起急性的皮肤炎症反应,通常在数小时到一两天内出现症状。

2. 症状表现(隐翅虫皮炎):

皮损形态:典型表现为条索状、斑片状或点状的水肿性红斑,其上可见密集排列的丘疹、水疱或脓疱,外观很像皮肤被指甲划伤或灼伤。

好发部位:多见于面部、颈部、四肢、脖颈等暴露部位。

主观感受:患处会有剧烈的灼痛感、瘙痒感。

病程:若不感染,通常1-2周后皮损会干燥、结痂、脱落,可能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深色印记),但一般不会留下永久性疤痕。


图片

·

三、防制措施



预防是关键,一旦接触毒液,正确处理能极大减轻症状。

(一)预防措施

1. 减少入室:

安装纱窗、纱门: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夏季夜晚。

减弱灯光:傍晚时分,尽量关闭不必要的灯光,或拉上窗帘,避免吸引隐翅虫。必要时可使用百叶窗。

睡前检查:睡前检查床上、蚊帐内是否有隐翅虫,以免睡觉时压到。

2. 环境治理:

清除房屋四周的杂草、垃圾,保持环境干燥,减少隐翅虫的栖息地。

不在室内堆放废旧物品。

3. 个人防护:

夜晚在户外、公园、草地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裤,避免身体暴露。

必要时可喷洒驱蚊液(含避蚊胺等成分),对隐翅虫也有一定的驱避效果。

(二)正确处理方法(如果虫体落在身上)

切记:绝对不要直接拍打或用手捏碎!

1. 轻轻吹走:保持镇定,用嘴轻轻将其吹落。

2. 弹开:或用手指、卡片、纸张等物品轻轻将其弹拨到地上。

3. 肥皂水清洗:万一不小心拍死了虫体,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最好是用碱性肥皂水(如硫磺皂)反复清洗接触部位,以中和其酸性毒液,然后尽快就医。

(三)治疗措施(已出现皮炎后)

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皮炎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2. 自我护理:

切勿抓挠:以免加重皮损和导致继发感染。

保持清洁: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避免刺激:不要用热水烫洗患处。


重点提示:隐翅虫不主动攻击人,危害来自其体内的酸性毒液。防制的关键在于“预防+正确驱赶”(绝不拍打)。一旦不慎接触毒液并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





温馨提示

专业的事,请交给专业的人!

登陆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官网www.cpca.cn查询离您最近的专业有害生物防制服务机构为您服务。


END


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

控制有害生物,打造健康生活



持续做好蚊虫防控,打好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秋天最后的战役”
【一个会议横跨一部行业史】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主办的“消杀大会”始于1992年
3月31日-4月3日济南  “2026年消杀大会”山东国际会展中心见!
秋冬季节如何“科学防鼠”?四集教学视频听听国家标准怎么说?
《中国有害生物防制》总116期内容目录  点击马上阅读
【真相来了】人类到底住在几楼才没有蚊子?
【海外来风】美国虫控公司评价企业健康增长的三大指标

央视网采访专家周小洁:外出住宿掀开枕头发现四五只床虱(臭虫)?这类害虫要警惕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