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温度是病媒生物繁殖生存的“晴雨表”,春夏之际温度越高,虫害会越严重吗?
最新动态
温度是病媒生物繁殖生存的“晴雨表”,春夏之际温度越高,虫害会越严重吗?
2025-04-073
【敬请关注】2025年6月6日世界害虫日公益活动通告
【会员招募正在进行中】虫控企业为什么要加入行业协会?怎么选择匹配的协会?

温度是影响病媒生物(如蚊子、蜱虫、跳蚤等)生存、繁殖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境因素。不同病媒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但总体上遵循以下规律:



1


温度如何影响病媒生物?


1)影响病媒生物的生存与活动

最适温度范围:多数病媒生物在 20~30℃ 时最活跃。

蚊子(如伊蚊、按蚊):25~30℃ 时吸血、产卵频率最高。

蜱虫:15~25℃ 时活跃,高温(>35℃)会使其躲藏。

跳蚤:18~27℃ 时繁殖最快。

低温(<10℃):病媒生物进入休眠或死亡(如蚊子越冬)。

高温(>35~40℃):部分病媒生物活动受限(如疟蚊在高温下寿命缩短)。


2)影响病媒生物的繁殖速率

温度升高 → 发育周期缩短 → 繁殖代数增加

例如:

埃及伊蚊(登革热媒介)在 30℃ 时,从卵到成虫仅需 7天,而在 20℃ 时需要 15天。

疟蚊在 25℃ 时,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周期比 20℃ 时快 30%


3)影响病原体在病媒生物体内的发育

某些病原体(如疟原虫、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的发育依赖温度:

疟原虫在 <18℃ 时无法在蚊体内完成发育,24~30℃ 时传播效率最高。

登革热病毒在 >32℃ 时复制加快,蚊子的传染性增强。


2



温度变化对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影响


1)全球变暖 → 病媒生物分布范围扩大

温带地区出现热带病媒:

原本局限于热带的 埃及伊蚊(登革热媒介) 已扩散至欧洲南部、美国南部。

蜱虫(莱姆病媒介) 向高纬度地区(如加拿大、北欧)扩展。

冬季变暖 → 病媒越冬存活率提高:

暖冬导致蚊子、蜱虫等越冬死亡率降低,次年种群基数更大。


(2)极端温度的影响1.jpg

3


主要虫媒传染病传播分析


1)疟疾(按蚊传播)与温度

最适传播温度:25~30℃(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最快)。

低温限制:<16℃ 时,疟原虫无法在蚊体内发育,疟疾传播停止。

气候变暖影响:非洲高海拔地区(如肯尼亚山区)开始出现疟疾。

2)登革热(伊蚊传播)与温度

温度升高 → 病毒在外界存活更久,蚊子吸血更频繁。

研究显示:气温每上升1℃,登革热发病率可能增加 3~10%

3)莱姆病(蜱虫传播)与温度

蜱虫在15~25℃ 时最活跃,暖冬使蜱虫越冬范围北扩(如加拿大病例增加)。







总之,温度会直接影响病媒生物的生存、繁殖和传病能力。

气候变暖使病媒分布扩大,热带疾病向温带扩散。

防控需结合温度变化,动态调整策略(如提前灭蚊、加强监测)。

未来,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病媒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莱姆病)的威胁可能加剧,需加强跨学科研究(气候学+流行病学)以应对新发风险。(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


图片
《中国有害生物防制》(总113期)内容目录
快收藏+转发!虫控行业全国性行业自律公约与职业道德规范已发布
300多种虫媒存在“入侵”风险,我国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应对挑战
专业有害生物防制员一线勘察图集告诉你“老鼠进屋精准路线图”

“春季灭鼠一只”等于“夏季灭鼠一窝”?灭鼠快行动!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